您好,欢迎来到-佛山视觉网 !
佛山设计一门式 让佛山设计力量为你提供专业的服务
×

信息保护中,仅官方可见

首页 / 新闻
最新榜活跃榜

新闻资讯:七夕夜 男女青年缘聚佛山创意产业园等地过节

上传日期:2014-07-20 23:26:00
系统分类:新闻
作品版权:原作者版权所有,禁止匿名转载;禁止商业使用;禁止个人使用

收藏




  吃烛光晚餐、看专场电影、挑节日礼物……昨日是中国情人节“七夕”,有人选择不同的浪漫方式过节,也有人忙于工作无暇过节,不过他们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浪漫进行到底。

  情歌对唱

  单身白领来相会

  昨晚,由团市委指导,张槎街道妇联、1506创意城主办的“百分百的爱七夕梦想灯DIY狂欢派对”在佛山创意产业园举行。

  昨晚,超过500名来自佛山各个企业的单身男女青年缘聚创意产业园泡泡广场。七夕梦想灯DIY、情歌对唱大赛、大型创意缘分墙等活动迅速点燃单身青年们的激情。

  在七夕梦想灯DIY过程中,由佛山创意产业园提供100盏白灯,供现场的青年们设计使用。现场的“牛郎”们在梦想灯的创作之后,在舞台上一同点亮了梦想灯。今后这些绘满梦想的灯饰将会统一悬挂在创意产业园内,供市民观赏。

  在“天声一对”情歌对唱决赛的环节中,台上台下的青年们合唱一曲曲情歌,使现场气氛急速升温;“和未来有约”时光邮筒活动则掀起了整场活动的另一波高潮,参与者们在现场写好明信片,并投递到置放在现场由五百年龙窑烧制出的“龙腾佛山”陶瓷邮筒中,但这些明信片和信件采用“慢邮寄”的方式:由邮局保管,在2013年的七夕前一周统一投递。(佛山日报见习记者刘雪君 通讯员袁源)

  园林相会

  清晖园里来表白

  “抱起来,亲一个……”昨天,顺德清晖园内很热闹,容桂一企业50多位青年男女正参加“集体相亲”,老板放下工作“搭鹊桥”,员工开心过“七夕”。

  昨天一大早,来自湛江的邓燕平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,紧拉着姐妹的手,走进了清晖园。“工厂里追我的人虽多,但我没轻易看上。”这位26岁的女孩说,家里着急,她自己不着急。

  缘分从相识开始,上午9时,公司里的青年男女开始自我介绍,别看同处一家企业,但平日里大家都只顾低头工作,甚至连和女孩子说话闲聊的时间也不多。19岁的广西男孩于峰说,今天才发现,原来公司单身的女孩子里,也有几个貌美出众。

  “我是阿祥,来自技术工艺课,我想找的对象是温柔一点、漂亮一点……”活动开始,一位男员工大胆表白,台下不少男生突然发现,原来他居然一直都暗恋邻近车间的另一个女生。

  昨天,阿祥在众人鼓励下,大胆打开心扉,不少女生也立即猜到,他心仪的对象原来是阿仪,大家随后纷纷鼓掌,将两人一起推到台上,两人虽然颇为腼腆,但在大家的起哄下,一起拉着手,同事们不失时机地送上玫瑰,祝福他们能成为有情人。

  “现在青年员工工作压力大,企业应该帮他们减压,帮他们配套解决生活问题,这样才能更好地留住员工的心。”该企业秘书张小姐说,公司对已婚夫妻员工还设立了夫妻房,对青年单身员工则鼓励他们大胆牵手,勇敢拍拖,“肥水不流外人田”。(佛山日报记者王超)

  红酒烛光

  8分钟约会好浪漫

  昨晚是七夕节,南海大沥镇举办“新生代产业工人玫瑰节”大型交友活动。80余名单身青年共聚首,做游戏、饮酒谈天,上演了一场浪漫的玫瑰之约。

  由于初次相识,起初交友现场略显冷清。男女嘉宾按照5男5女一桌,各自排位。然而气氛很快在“握住你的手”这一暖场游戏的带动下迅速打破僵局。

  25岁的黄天雄才刚刚来到南海某机械公司工作4个月,失败的他“惨遭”被贴贴纸的惩罚。“这贴纸很可爱啊,我蛮喜欢这个环节。”黄天雄说。

  精彩逗趣的游戏环节结束后,现场灯光慢慢变暗,随之红酒奉上,蜡烛点燃。在迷蒙的烛光下,女嘉宾带上玫瑰手环。备受期待的“8分钟宴会”环节开始。女嘉宾不动,男嘉宾每8分钟按顺时针方向换桌台,互相进行面对面沟通和交流。

  现场大家都使出浑身解数,有的人主动派名片、介绍自己, “我姓苏,苏东坡的苏……”性格内向的苏严平时接触女生的机会并不多,一番诚恳幽默的自我介绍引来不少注视。

  本次玫瑰节由大沥镇西区社会管理处团工委主办、沥南社区居委会承办。(佛山日报记者黄碧云)

  故事一

  最后一束花送给老婆

  “对不起!这束花不卖了。”昨晚7时许,南海桂城天佑六路一花店内,店主梁志强婉拒了最后一名顾客,“今天生意特别好,进的花很快脱销了。最后这一束,我得留下来送给辛苦一天的老婆。”

  接过老公送上的百合花,忙碌一天的梁太倦容中露出幸福的微笑。小夫妻都是80后,结婚已有3年,但三年都是在花店过的情人节。

  “没办法,全家就靠这个花店维持生计了,别人过节时就是我们生意最好的时候,哪舍得休息?”说起连续三年都没能陪老婆过情人节,梁先生十分难为情,“所以今天特意留下最后一束花,送给她,尽管她成天对着不同的花,但这也是我的一点心意。”

  看到老公如此内疚,梁太反而显得开朗许多,“只要感情好,天天都是过节啦!而且能看到那么多有情人来花店帮衬,我比过节还开心呢!”

  (佛山日报记者 刘海波)

  故事二:

  郎踩钢丝高空会织女

  120多米高的空中,一根长160多米的钢丝横跨江岸沙滩,“织女”踩着独轮车从钢丝的一端出发,“牛郎”骑着自行车从钢丝的那一端出发。经过一番空中滑行,两人终于在钢丝中间相会了,十指相扣,深情款款。

  昨日11时许,南海一景点,上演了一场高难度的牛郎织女相会。这两名踩钢丝演员来自河南一个高空钢丝表演团,是一对有着10多年合作表演经验的情侣。

  “从事高空钢丝表演15年,还是第一次穿上织女的古装衣服上去扮演织女,表演牛郎织女高空钢丝相会。”女演员陈女士说,“真的有种传说中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感觉。”

  “虽然要给大家表演,我们没法像普通情侣一样去逛街、约会、看电影,但我觉得这种工作方式本身也能带给我们过节的愉悦感。”男演员秦先生希望通过重现这个中国最传统最美丽的爱情故事,让人们重温牛郎织女坚贞不渝的爱情,“情深意重是中国传统中最美好幸福的生活,希望所有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。

  (佛山日报记者 刘海波)

  情比金坚

  “若有来世,还愿和她做夫妻”

  高明九旬白金婚夫妻,携手走过70年人生路途

  文/图 佛山日报记者唐继宜

  通讯员廖志明、夏锡玲

  昨天是中国情人节七夕。傍晚,高明区明城镇,90岁的老人谢龙伟像往常一样,从大孙子的大排档帮完忙后,回到位于高明明城后巷村的家里。91岁的老伴杨软早已做好饭菜,在门口望着他回来。“喝口茶先。”杨软给丈夫倒上满满一杯粗茶,然后摆出两副碗筷,一顿平静的晚餐就这样开始了。

  他们已经结婚70年了。没有“我爱你”,没有婚纱照,甚至连当众牵手都没有,但70年,他们就这样相携相伴一路走来。谢龙伟说,“如果有来世,还愿意和她做夫妻”。

  相携:几经波折情牵“意中人”

  时光回溯到1943年。21岁的谢伟龙刚从高明明城镇东洲中学毕业不久,就当上了新郎官。而新娘正是他倾慕的同级校友杨软。

  谢龙伟说,算起与杨软的“缘分”,其实在小学时代就已埋下“伏笔”。

  那时,谢龙伟家在明城后巷村,而杨软家在1公里多外的禾仓村,两人在不同的小学读书。但杨软父母有亲戚在后巷村,因此经常到该村串门,一来二去,认识了谢龙伟的父母,两家关系相当融洽。

  杨软回忆,那时谢龙伟经常过来家里吃饭,“我是女仔,看到他都会不好意思,赶紧跑掉。”

  小学毕业后,他们都考上了当时高明的最高学府东洲中学。“我们同一年级,但不同班。”谢龙伟说,那时的杨软,很清秀,很温柔。而他也好“靓仔”,成绩在班上常排前五六名,很受女同学欢迎。

  时间一长,埋藏在少男少女心中的情愫开始萌动了。于是,每天放学时,谢龙伟都会守在校门口,等待杨软熟悉的身影出现。“我给她传小纸条,但上面只是"你放学后去哪里"之类的话。”每次接过纸条,杨软与他对视一下,大家会心一笑,然后各自回家。

  可是,一段时间后,同学中开始传出他俩的“绯闻”,还有同学当众起哄。迫于压力,杨软不得不读完初一上学期后,就退学回家了。

  尽管如此,这段“缘分”并未就此终止。时任东洲中学校长谭之良是杨软的姐夫,他对谢龙伟与杨软的事情早有了解。他感觉谢龙伟品行、素质都不错,以后要是能和阿软成为一对,倒也不错。

  两年多后,谭校长就暗中牵线,“鼓动”谢龙伟家人向杨家提亲。门当户对,又互有好感,杨家同意了这桩婚事。于是,1943年,靓仔谢龙伟挂着大红花,在喇叭、花轿的簇拥下,将“意中人”娶进了家门。

  相随:不离不弃共渡艰辛岁月

  结婚后,谢龙伟、杨软像绝大多数中国夫妻那样,过着柴米油盐的平淡日子。

  谢龙伟毕业后,到当时的三玉小学(今明城小学前身)任教导主任,从此在教师岗位上干了一辈子。而杨软结婚后就在家中耕作几亩田地,家里零零碎碎的事务,大都靠她料理。

  1946年,谢龙伟和杨软的第一个儿子降生了。初为人父母,他们难掩欣喜。此后的十多年间,他们又陆续增添了一男四女。原本并不宽裕的家,逐渐有些捉襟见肘。

  谢龙伟还记得,和妻子渡过的最艰难的日子,要算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几年。那时很多村民都吃不饱肚子。谢龙伟每月的工资有30多元,“在当时还算不错”,但杨软一个人挣的工分有限,家里子女又多,粮食非常紧张。

  平常,能吃到番薯、玉米等杂粮煮的粥就不错了,夫妻俩还得估摸着,该怎样分配,才能不让小孩饿肚子。而他们,则常常在孩子们吃饱后,才盛起剩下一点粥,勉强分食压压肚子。此时,香港的亲戚帮了大忙。他们经常将饼干、糖果等“稀罕物”寄到谢龙伟家里。当然,夫妻俩从来都不沾,“分给细路仔就好。”

  不知不觉中,子女们都渐渐长大,较大的两个儿子开始能做工了。他们把挣得的钱拿出一部分作为家庭开支,减轻父母负担。

  1983年,谢龙伟的大儿子在一次运送货物时,发生车祸不幸去世。夫妻俩最终能从阴影里走出来,靠的也是彼此鼓励。

  相依:暮年厮守老来心愈近

  艰辛与伤痛过去,谢龙伟夫妇的人生越来越宁静、温馨。如今,他们的家庭早已四世同堂,足有20多人。

  满堂儿孙里,有的当老师,有的是医生,有的做公务员,也有的做生意。最令两位老人自豪的是两位外孙女,一位在香港读完博士,找到了高薪工作,另一位则考上了清华大学。

  谢龙伟告诉记者,现在,他每个月有退休金,他和老伴都有高龄补贴,生活很满意。而儿孙都很孝顺。

  即便如此,夫妻俩仍然像多年前一样,过着朴素的生活。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从明城小学退休以来,谢龙伟每天都踩着旧单车,到镇上大孙子开的大排档帮忙,招呼客人、煮开水、打下手,忙得不亦乐乎。而杨软则买菜、做饭,等丈夫归来。

  “我最喜欢吃她做的饭,味道好熟悉。”谢龙伟说,尽管是在孙子的大排档帮忙,但每天午餐、晚餐一定要回家吃。

  而在杨软看来,只要丈夫在身边,心里就踏实很多。三年前,她肠道疼痛住院,尽管有众多儿孙照料,但唯有丈夫谢龙伟才能让她心安,“他只要来看看我就行,不需要说什么,我心里就会静下来。”

  回首70年的岁月,夫妻俩坦言,“很传统,很平淡”,但感情却依旧如前。谢龙伟说,结婚这么多年,他们未拍过婚纱照,也没什么甜言蜜语。但老伴从来没有怨言,依然每天步行上街买菜、洗衣服,很体贴。
 
佛山视觉投稿/约稿:
tougao8080@163***
 

上一页:中国国际家具展9月举行 设计风突出原创元素下一页:续写制造文明 新人群新思想提升北滘城市内涵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新闻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